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,梦想在剑尖绽放
2025年盛夏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周年,这项始于2015年的赛事,从最初12个城市分站赛、不足千人参与,发展到如今覆盖全国28座城市、吸引超三万选手参加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击剑赛事,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蓬勃发展,也承载了无数击剑爱好者的成长故事。
从青涩少年到国家队选手的蜕变
27岁的李梦薇站在昆山总决赛的剑道上,手中的花剑划出优美弧线,十年前,她还是个初次参加俱乐部联赛的懵懂少女,如今已成为国家击剑队成员。“没有俱乐部联赛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李梦薇感慨道,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,手抖得几乎握不住剑,但现在这里就像我的家。”
像李梦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十年来,联赛累计参赛人次超过20万,为国家队输送了47名优秀选手,其中15人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。
赛事体系日臻完善
联赛创始人张海洋回忆道:“2015年我们创办时,国内击剑俱乐部不足百家,现在已超过800家,联赛从U10到40+设立了六个年龄组,包含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形成了完整的竞赛体系。”
今年的十周年赛事特别设置了“元老组”,邀请历届优秀选手重返赛场,34岁的会计师王振宇就是其中一位,他曾是2016年大学组冠军,如今带着徒弟一同参赛。“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,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击剑不仅教会我如何进攻,更教会我如何优雅地面对胜负。”
民间击剑运动的助推器
联赛的持续举办极大推动了击剑运动在中国民间的普及,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总经理刘颖表示:“十年前,家长送孩子学击剑还要解释这是什么运动,击剑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时尚运动之一,我们俱乐部会员人数增长了十倍。”
数据表明,中国击剑协会注册的俱乐部从2015年的80余家增长到2025年的800余家,注册运动员从不足万人增加到超过八万人,联赛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,击剑装备年销售额从2015的2000万元增至2025年的3亿元。
技术与传统完美融合
今年的十周年赛事融入了多项科技创新,电子裁判系统全面升级,采用人工智能辅助判罚,准确率达99.7%,观众可通过VR技术实时体验选手视角,社交媒体平台还设置了互动环节,让击剑爱好者能够远程参与。
组委会保留了击剑运动的传统仪式,颁奖典礼上,获奖选手仍然遵循传统,由颁奖嘉宾轻拍其肩以示认可,这一延续百年的仪式让现代科技与古老传统相得益彰。
十年耕耘,铸就辉煌
十年间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蜕变,2017年,联赛开始设立海外赛区;2019年,与国际击剑联合会合作举办国际邀请赛;2023年,联赛总决赛首次实现全球直播。
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伟表示:“俱乐部联赛不仅是一项赛事,更是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,十年来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这项运动学会了尊重、自律和坚持,这些品质将使他们受益终身。”
我与联赛共同成长
16岁的小将陈志豪的故事是“与联赛共同成长”的最佳注脚,他7岁时第一次观看联赛比赛,从此立下成为击剑运动员的梦想。“每年我都来参赛,看着自己从小组赛都出不了线,到现在能够站上领奖台,联赛记录了我的每一步成长。”
像陈志豪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,十周年之际,联赛组委会收到了上千封参赛者的来信,讲述自己与击剑的故事,这些信件将被整理成册,出版《我们的击剑十年》纪念图书。
夕阳西下,昆山国际会展中心内依旧剑光交错,新老选手们在剑道上相互致意,无论胜负,每个人都在这场十年之约中收获了成长与友谊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年,不仅是一项赛事的成长史,更是一代击剑人的青春纪念册,下一个十年,更多梦想将继续在这里绽放。